就像冠狀病毒大流行及其造成的經濟混亂一樣,全球航運危機似乎將繼續推遲貨物運輸,并加劇通脹,直到2023年。
在經濟學家的通脹和GDP計算中,航運很少被計入,而且企業往往更擔心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,而不是運輸成本。但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。
根據Freightos FBX指數,一個40英尺集裝箱(FEU)的運輸成本已經從9月份創下的11000美元的歷史高點下降了15%左右。但在大流行之前,同樣的集裝箱只需1300美元。
由于世界上90%的商品都是通過海上運輸,這有加劇全球通脹的風險,而事實已經證明,全球通脹比預期的更麻煩。
運費基準平臺Xeneta的首席分析師彼得?桑預計,集裝箱運輸成本在2023年之前不會恢復正常。
今年3月,蘇伊士運河(Suez Canal)被封鎖6天,導致全球各地的運輸積壓,這導致海運成本最初大幅上升。由于未來燃油和排放監管的不確定性將新船訂單推至創紀錄低點,本已緊張的租船市場進一步吃緊。
隨后,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,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激增,而造船廠則在與冠狀病毒相關的勞動力短缺作斗爭。
貝倫貝格公司的分析師估計,11月初,全球已裝船集裝箱量的11%被堵在了僵局中,雖然低于8月份的峰值,但遠高于疫情前的7%。
注:信息來源物流巴巴